close

*本篇文章轉貼自中華原住民田徑協會

紀姐 認識飛躍羚羊-紀政

其實運動的環境,如果綜觀我們每一屆奧運得金牌數的話,很多國家比我們台灣的運動環境差的太多了,我們台灣以運動選手的訓練環境來講,算是不錯,還有我們的獎勵,老實講是前幾名的,像得到奧運金、銀、銅牌所得到獎勵金,其實是不少的。

所以在運動競技的水平上,運動設施固然重要,但絕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什麼?是一個運動選手和他的教練,有多少求勝的欲望,那才是最重要的。當然很多人也講,我當了運動選手,將來能夠把它當飯吃嗎!?

實際上,即使在美國這個社會,它的職業運動那麼發達,也是只有少數頂尖的選手,能夠把它當成職業從事。那更何況台灣,台灣職業運動的制度,其實是相當脆弱的,不是很發達。所以如果一個選手,他最終的目的是要做職業選手的話,那台灣沒有這個環境。

我也常常跟年輕的選手說,如果你從事運動的訓練、當運動選手是為了將運動當成一碗飯來吃的話,我說這個希望非常渺茫,因為畢竟是僧多粥少。可是,運動可以幫助你有飯吃,你會覺得很奇怪嗎?因為運動選手的訓練是很辛苦的,那它的辛苦度是什麼呢?

我引用美國一個很有名的職業運動教練的話,他説,訓練是什麼?訓練是PAT,P是Pain痛,A是Ache也是痛,T是Torture折磨,痛加痛加折磨等於訓練,所以訓練是很苦的,比賽壓力是很大的。看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劉翔,他的壓力有多大。

所以當一個運動選手他能夠承受訓練的苦、比賽的壓力,老實說人生的運動場上、人生的過程中,有什麼困難或挫折他不能突破的?所以從事運動,它可以讓你有飯吃,因為你跌倒了,會很快再爬起來。因此,你不能把它當飯吃,但它可以幫助你有飯吃。

我覺得這是運動選手參加運動訓練、激烈比賽之後,他應該有的,人生對當運動選手的一個哲學。只要你有這樣的一個哲理,你不僅會看很開,不僅不會怨你曾經當過選手,反而會很感謝,像我就很感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體育組 的頭像
    體育組

    大成國小學務處體育組

    體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